2007-10-01

我的自传-林梧桐(前言)

林梧桐---《我的自传》

前言

过去经常有人叫我把我的生平事迹与创业经历写成一本书,可是我总是不大愿意。这可能是因为我向来不喜欢曝光,出风头。有些人甚至说我是个隐士。然而真正的原因是,在不引人注目的情况下平静生活和做事,我最快活自在。

那究竟是什么促使我决定要写这本自传呢?我想,是一些多年来在我耳边重复了又重复的话吧:“你一定要写。有关云顶和你的帮故事并不只是属于你个人而已。这是马来西亚的成功故事的一部分。你有责任要说出来。你人生经验这么丰富,不与人分享可真浪费。”

然而动笔写了头几章后,我又三心两意,不知道是否要看到这本书付梓见世。接着,云顶在2000年庆祝35周年纪念。在这意义重大的时刻,我俯顺众意,发表了以图片为主的云顶历史。两年后,云顶就要庆祝它的40周年纪念了。我也八十多岁了。该是把整个故事讲出来的时候了。

分享发展云顶经验

我要讲的,不是什么伟大的成功史,也不是足以给世人上一课的创业指南。我只觉得有义务在马来西亚的企业史上填补缺少的一章和分享我的经验,因为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我的名字和云顶是分不开的。我的故事也肯定会满足许多人的好奇心:林梧桐是个怎样的人?一个怀着梦想、又愿意做牛做马的平凡人,如何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抓紧机会,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很多人眼中,我是个所谓的传统华裔企业家,或说得粗俗一点,是个唐山阿伯型的商人。我不会讲英语,与人沟通时用祖籍的福建话,或从中国来到此地才学会的马来话、广东话和华语。需要时,我也会找个人给我作传译。虽然在语言上我似乎有不足之处,可是跟他人效时,沟通却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在这方面,我想我个人的某些特点或多或少有些帮助。

友善谦虚诚恳待人

在父母亲的华族传统教养下长大的我,懂得对人要谦虚、有礼和尊重。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不摆架子。我可以跟高官巨贾亲密交往,也可以和小贩工人打成一片。

与人约会,我有守时的习惯,而且总是在约定时间前十分钟到达。对我来说,所有约会都是重要的。我不会因为对方是个普通人而找个借口爽约。

年轻时,我是个害臊、内向的人。蒙上天恩赐,在第二次南来马来亚的旅途上,我忽然开窍了,明白自己性格上的弱点,进而努力克服它们。我以积极、友善和诚恳的态度主动跟人打交道,马上就有了新朋友。从那时候起,这种与人交往的方法从来就没有令我失望过。我的生活简朴,有规律。平时很早就起身,但睡觉则无定时。有时可能会因翻阅文件或思考一些问题而迟迟未眠。有时睡了还会半夜爬起来做笔记或画图。

我有个习惯,一想到什么东西就把它写在一张随身带着的纸上。这张纸也记录了当天的约会和要做的事情,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别人提醒了。通常一到办事处,我就会把纸上记录的事项向秘书及有关的人员一一交代清楚。等到这些事情办妥后,又逐一加以删除。

同事及职员都知道,我在工作上是个说要就要的急性子。但和我一起工作的人可以证实,我对自己跟对别人的要求一样苛刻。我相信,成功之道,除了有效率之外,还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好。商场如战场,什么事情都要分秒必争,反应敏锐。

读者会在我的故事里看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八十年代某一天,当我们在吉隆坡和主要的旅行社开会时,他们投诉说我们酒店的收费太高,我当场就把收费率调低了。他们不习惯这种“就地正法”式的极速企业决策,一时间都愣住了。

有些人对我做事的作风觉得奇怪:为什么每个工程施工时我都会到场?我认为亲自在场监督、处理问题,有其好处,因为我可以确保所有的事情都妥当无误。

所谓心专穿石,当我作了一个决定,而且坚信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就会不顾胜算多寡,勇往直前去落实它。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我要发展云顶成为旅游胜地的决定。现在大家都知道,当我下了决心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会怎么样的“顽固”。

商场作风按部就班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如何处理云顶新兴工业免税优惠的申请。云顶发展初期,我知道要让公司能够把盈利投资到基础建设上,就得争取免税的优惠。 所以,当别人告诉我,在现有的税务条例下,发展旅游胜地并不算是可以作为申请免税优惠的合格活动时,我不能接受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事实。我相信,如果有个强有力的理由,我可以说服政府修改有关的条例。然而,对我的税务经理来说,尝试改变现有的条例是不可思议和行不通的。甚至在动身去和政府官员开会前,他还劝我不要浪费时间。我只对他微笑说:“别担心。尽管跟着来做我的传译吧。”当然,然后发生的事情,已是历史了。我提出了强有力的论据,最终他们接受了,批准了我的申请。

在商场上,我的作风是按部就班,稳扎稳打。我较喜欢寻求开拓有潜能的业务,然后将它发展起来。这样做,除了可以得到把一个业务从幼苗栽培成树的满足感外,还可以避免因收购战而踩到别人的脚指头。由于我不喜欢向银行贷款和涉及高调的企业争夺战,许多人难免认为我过于保守。但我并不认为务实与稳重有什么不好,尤其是这种作风让我能够安然渡过80年代中期的经济衰退及几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

事实上,讲到冒险,我绝对不是个典型的唐山阿伯。我在75岁高龄还大胆进军邮轮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我深信,要取得突破,就要胆大心细。看准了目标,作了大胆的决策后,还是少不了要勤奋努力,抱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和毅力,把事情做成功。投机取巧,使诈抄近路不是我走的路线。我坚信成功是没有捷径的。

许多人感到惊讶,一个不会讲英语、又没有上过现代管理课程的唐山阿伯如何能够建立和掌管像云顶这么大的企业机构。

在开始阶段,当一切还是比较简单的时候,在很大的程度上,决策是凭个人经验和判断,有时也凭直觉。可是当云顶的业务上了轨道并多元化时,一切都变得复杂了。我知道运筹帷幄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而决策也需要以客观的专业评价为依据。

我很庆幸身边有我的孩子和一个能干的班子,替我分担重要的基本工作,让我能够专心作宏观的策划与决策。事情一经决定,我会把具体的细节问题留给管理人员去处理落实。

携手走过漫长道路

在用人和下放责任及权力方面,我向来的政策是:不信不用,用就要信。我认为一个企业的最宝忠资产就是它的人才资源。在云顶,我们很幸运的有一支能干、勤劳又有献身精神的工作队。其中好些人还是服务了好几十年的好拍档呢。

从当初开山辟路至今,云顶与我已携手走过了漫长的一段路。回首过去,我无怨无悔。在我人生的曲折道路上,许多际遇都似乎是命中注定的。我要感谢清水祖师的庇佑,让我在发展云顶的过程中逢凶化吉,稳步前进。我也感谢上天的恩赐,让我子孙满堂,享有一个温馨、快乐的大家庭。看见大家在经常举行的周末家庭聚会中愉快地共享天伦之乐给我无限的欣慰,这是我年轻时因战乱而不能享有的。

拼搏一生,如今事业已经上了轨道,是否该是回家含饴弄孙、完全放手让我的接班人去掌管事业的时候呢?这是个人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但允许我暂时卖个关了,书里自有交代。

许多人士在本书的撰书与出版过程中给了我不少的协助,特别是协助我整理资料及撰写中文原稿的周少龙先生,以及负责撰写与修订本书最终英、中版本的张微笑女士,我谨此向他们致以衷心的谢意。我也要感谢本书的协调人:Tan Sri Alwi Jantan、黄思正先生及陈秀聪女士。

[前言]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Thanks for sharing^^